close

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糖尿病飲食 - Google 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糖尿病患最想問的9個飲食問題 - 元氣網 | 聯合新聞網 (新聞發布)

Nov 01, 6:01AM

2015-11-01 13:57:54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報導

關鍵字:
糖尿病
胰島素
血糖
甜味劑
飲食控制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1.我得糖尿病,是因為吃了太多糖?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糖」尿病的字面意義,常令患者與一般人混淆,心想,我是因為吃太多糖,才得糖尿病嗎?

人體的胰臟分泌胰島素,讓血液中葡萄糖進入細胞內,提供人體正常能量。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對胰島素產生抗阻,使血糖無法被利用,血糖過高,便會引起糖尿病。胰臟功能及身體代謝失常,為罹患糖尿病的主因。

糖尿病與遺傳有關,可能由父母或祖父母遺傳,也受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等影響,但若要說全是因為愛吃「糖」而罹病,有些過於牽強。不過,歐洲研究指出,每天喝300cc含糖飲料,如珍珠奶茶、汽水等,如果長達20年,相較一個月只喝一次、或完全不喝者,罹患糖尿病機率高出25%,同時也會造成肥胖問題。無論一般人或糖友,精緻糖食品少吃為妙。

2.人工甜味劑對身體不利?

人工甜味劑比一般糖甜上許多,只加入一點點,便能達到與糖相同的甜度,能減少糖帶給人體的卡路里。所以人工甜味劑,如阿斯巴甜,適量加入沖泡茶、烘焙點心,是糖友淺嚐糖的另項選擇。

但建議糖友使用人工甜味劑之前,最好請教醫師或營養師,或改以天然甜味劑,如甜菊葉等,是更天然的選擇。

3.五穀根莖類含醣量高,最好不要碰?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糖尿病患飲食經常小心翼翼,糖友總認為五穀根莖類最好不要吃,擔心米飯、番薯、馬鈴薯等五穀根莖類含醣量多,一吃血糖上升難以控制。

不過,醫師、營養師建議,一日飲食六大類食物都不可少,掌握均衡、秤重飲食法即可。如午餐吃多了馬鈴薯,晚餐米飯就減半,藉由飲食份量代換,與蔬菜、蛋豆魚肉等蛋白質類合計。

飲食只要注意「份量」,並忌空有熱量卻無營養的食品,如汽水、洋芋片等,糖友日常飲食與一般人幾乎沒有差別。

一般人常對糖友吃「飯」存在錯誤觀念,覺得吃愈少愈好。其實,糙米或五穀飯等,食用後血糖不易急速上升,相較麵包,是更好的選擇。

4.糖尿病友最好完全放棄甜點?

精緻蛋糕、色彩繽紛的馬卡龍映入眼簾,糖友只能望梅止渴?其實,只要注意吃的份量,像與親朋好友分享,吃四分之一塊起司蛋糕,或是吃幾口甜點獎勵自己的飲食控制表現,偶爾淺嚐不過度,糖友不用完全放棄愛吃的甜食。

不過,若下午茶吃了甜點,晚餐可減少米飯或水果份量,外加多運動。

健康甜點或許是糖友另類選擇,如食材為糯米的日式禾菓子、含有天然甜味的堅果、穀物或紅豆;西式甜點最好以天然食材替補糖類。但並非天然甜點就可多吃,份量仍得審慎計算。且有些堅果類熱量較高,吃起來微甜的堅果,含糖量可能超乎舌頭的感受。

5.有服藥控糖的糖友,飲食可不必嚴格控制?

有些糖友認為,每當血糖值偏高,吃藥或施打胰島素,就可讓血糖獲得控制。真正可以減低藥物劑量或減少胰島素施打次數的,是「低升糖指數療法」,透過調整飲食達到目標。

建議諮詢營養師調整飲食習慣,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如糙米飯、蘋果等,不僅可維持飽足感,也有助血糖穩定,熱量又低。長久下來可幫助糖友恢復胰島素分泌、降低胰島素阻抗、使葡萄糖細胞毒性下降,同時減少服藥劑量。

6.不吃澱粉和甜食,就能穩當控制血糖?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糖友總認為,不吃米飯、麵食、麵包、馬鈴薯與地瓜等澱粉或避開甜食,血糖就能控制好,少吃一點似乎是有效的方法。但多數人只想到少吃或不吃澱粉、甜食,卻忽略食物隱藏的「油」,也就是熱量,一個排骨便當熱量可能超乎想像,不可不慎。

國人外食人口多,糖友外出吃飯更得用心挑選,刻意減省某一類食物,將使營養失衡。如果完全不吃米飯等主食,以肉等蛋白質食物取代;或只吃主食而不搭配蔬菜、蛋豆魚肉類及水果,消化吸收快,血糖更易快速上升。

7.很甜的水果絕對不能吃?

台灣水果愈來愈甜,但均衡飲食,水果不能少,建議與其他類食物搭配,適量即可。對糖友來說,沒有特別忌吃的水果,只是高甜度水果,如釋迦、葡萄等,最好減量。

另外,糖友切忌喝濃縮果汁、甘蔗汁等飲品,水果的天然纖維被打成果汁後,纖維破壞而變少,糖分加速被人體吸收,血糖易快速上升。且市售果汁不只含水果的糖分,也可能為增添風味而額外添加精製糖。

8.糖友必須和夜市美食絕緣?

初患病的糖友,可能感覺自己只能和美食說拜拜,想像未來改變飲食習慣,就是件可怕的事。

醫師提醒,同樣食物有多樣烹調方式,愛吃肉圓的糖友,可以淺嚐、計算分量,或選擇吃蒸肉圓,而非炸肉圓;蒸煮的臭豆腐也比炸臭豆腐健康。

如果今日一餐吃了大魚大肉或甜點,飯前務必測量血糖,調整下一餐飲食份量,再搭配運動,更改飲食計畫,並不如想像中可怕。

9.家有糖友,伙食要分開煮,特別準備「糖尿病餐」?

一旦家中有糖友,掌管全家大小伙食的「廚房長」,開始替糖友家人另外準備特別的糖尿病餐,勞心又費力。

實際上,醫師與營養師皆呼籲,預防糖尿病飲食等於糖友飲食,更等同於一般健康成人飲食。糖友飲食才是真正合乎全民健康飲食的法則,全家大小可藉此機會共同調整飲食劣習,毋須分開料理餐點。

全家一起少油、少鹽又少糖,將新鮮食材回歸原始蒸或燙的烹調方法,甚至低升糖飲食都可闔家共享。建議不過度追求重口味、精緻的烹調手法,例如不要「過油」, 餐廳或美食節目教導民眾烹調料理時,總愛先「過油」,保持食材色澤,最後再煎、煮、炒、炸,卻吃進更多油脂。

諮詢/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美糖尿病協會推薦:糖尿病超級食物 - 大紀元

Nov 05, 6:24AM

【大紀元2015年11月05日訊】糖尿病是最難治的一種慢性疾病,患者要特別注重飲食,剋制血糖。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最有效維持血糖穩定的方法是正確控制飲食。

在西方的營養學中,糖尿病被列入「營養相關性疾病」一類。糖尿病患者飲食必需考量醣分和油脂量的攝入,以控制好血糖與體重。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了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低,同時也能提供關鍵養分的糖尿病超級食物:

豆子:

豆子含有豐富纖維,也是鎂和鉀的好來源。半杯豆子就能提供每日所需纖維的三分之一,和相當於一盎司肉的蛋白質,而且不含飽和脂肪。腰豆、斑豆、海軍豆或黑豆都是很好的食物。尤其大豆和羽扇豆的蛋白質含量更是其它豆子的兩倍。

堅果:

堅果含有蛋白質,是身體所需的食物之一。堅果中含脂肪、鎂和纖維、歐美加-3脂肪酸。一盎司的堅果可提供健康脂肪控制飢餓,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多種堅果,以維持身體健康。


(Fotolia)

地瓜:

地瓜是澱粉類蔬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和纖維,升糖指數較低。

莓果:

藍莓、草莓、或其它品種的莓果,都含有大量抗氧化劑、維生素和纖維。

全穀物:

全穀物含有穀物產品所有的養分。能提供纖維、維他命E和 B、鐵、鎂和硒。糖尿病人的主食應多吃粗糧,如玉米、燕麥等。

深綠葉蔬菜:

深綠葉蔬菜,都含有豐富養分,同時熱量和碳水化合物低,如菠菜、綠葉甘藍、羽衣甘藍等。菠菜更適合2型糖尿病患者。

柑橘類水果:

柑橘類水果,如葡萄柚、柳丁、檸檬和萊姆,能攝取可溶性纖維和維他命C,熱量少且脂肪低,可控制血糖指數。

Omega-3脂肪酸豐富的魚: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常見於深海魚類和某些植物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深海魚,如鮭魚、鮪魚、鯖魚等。

脫脂牛奶和優格:

有些乳製品如脫脂牛奶和優格都添加了養分,除了建立強壯骨骼和牙齒外,也提供了維生素D。**#

責任編輯:李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click to here




秘!吃火鍋平穩血糖的技巧|糖尿病飲食 - 熱新聞YesNews (新聞發布) (註冊)

Nov 04, 4:15AM

眼下又到了吃火鍋的季節,隨著天氣愈來愈冷,大家的胃口也慢慢打開,很多糖尿病朋友平時飲食很注意,對火鍋又愛又恨。很想享受火鍋的美味,卻怕不小心吃多了或者吃了不該吃的東西,造成血糖不穩或者一些意外情況。

糖尿病朋友到底應不應該拒絕這種美味呢?糖尿病朋友吃火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秘!吃火鍋平穩血糖的技巧|糖尿病飲食

一、注意事項

第一,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有些人涮火鍋講究「嫩」,火候掌握不好,肉類沒完全熟就撈出來吃,就會造成胃腸道不適,拉肚子。

第二,要注意時間問題。涮得時間如果過長,營養素含量就會下降,尤其是維生素C的破壞比較嚴重。

第三,要注意葷素搭配的比例問題。一般涮火鍋的順序是先肉後菜,這樣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其實是不提倡的。如果先涮肉,肉就會在短時間內攝入較多,一盤4兩的肉,很快吃完了。再吃點其它的菜,不知不覺就吃多了,非常不利於飲食控制。

二、避免嘌呤攝入的幾個絕招

目前流傳一種「吃火鍋容易導致痛風」的說法,因為火鍋湯中含有大量的嘌呤。那麼,如何避免嘌呤的攝入呢?

嘌呤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可怕。如果涮火鍋的時候,只吃肉不喝火鍋湯,嘌呤是沒有多少的。還有就是涮菜的種類選擇很重要。如果只是涮青菜的話,湯是可以喝的。

需要注意的是動物內臟、海產品、木耳(乾的或鮮的)、蘑菇,這些材料中嘌呤含量比較高,吃的時候要控制量,少吃一點。

在吃山珍、海鮮火鍋時,有高尿酸血症的人注意不要攝入過多而誘發痛風。而其它沒有這個情況的人不要過於擔心,痛風的發病率在中國並不比國外高。對於動物內臟,海產品並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控制量。

吃菌底火鍋時,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湯要儘量少喝,吃肉的時候要在水裡涮一下,去掉上面沾附的湯。湯不能喝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的脂肪含量高,有高脂血症、膽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該少喝湯。但是如果是純的青菜湯就沒有問題。

秘!吃火鍋平穩血糖的技巧|糖尿病飲食

三、吃火鍋要慢而清淡

有些人吃火鍋很注重口味,剛撈上來滾燙的東西就往嘴裡送,調料也會選擇比較鹹的和辣的,覺得這樣才有味,吃起來才過癮。這樣並不是合適的吃火鍋方式。

吃過燙的東西,尤其是長期吃,會造成口腔黏膜損傷。因為燙,吃的時候狼吞虎咽,速度快,很容易吃多了發胖。很多調料,像香油,脂肪含量太高,麻辣調料的鹽份也不少。建議不要蘸太多的調料,最好不要選純油的。調料可以選麻醬的,吃的時候用水沖稀一點。太辣的調料也不要選,辣會刺激胃黏膜,也會吃得快,不小心就會過量。

四、吃火鍋最好先吃菜

吃火鍋一般人都喜歡先涮肉再涮菜,這個習慣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需要做稍微調整的。

在葷素菜都有的情況下,比較好的吃法是先吃菜,再吃飯,再吃肉,再吃菜。先吃菜和飯,讓肚中有些食物,再吃定額的肉,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如果先吃肉的話,因為肉的體積小,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

五、吃火鍋搭配飲料有竅門

秘!吃火鍋平穩血糖的技巧|糖尿病飲食

大家在一起涮火鍋的時候一般都會喝點飲料。糖尿病患者在選擇飲料的時候也要注意。

血糖高的人最好喝水。白開水、礦泉水或者淡淡的茶水都可以。不建議糖尿病患者日常吃火鍋的時候喝果汁,因為果汁糖分含量高,也很難控制食用量。

六、火鍋蔬菜沒有種類限制

糖尿病患者提倡多吃蔬菜,對於菜的種類或者數量的選擇沒什麼特別的限制。

除了一些含澱粉高的蔬菜,像土豆、紅薯之類要當成主食來吃,吃了這些蔬菜要少吃主食,要把量控制好。

其它蔬菜可按應吃的分量來吃,豆製品算做肉類的交換份。葉類、瓜類菜可以適當多吃點,如果一天的分量是一斤的話,可以吃到半斤以上。

至於菜的具體種類倒不必太在意,蔬菜類的熱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量差別不大。例如,苦瓜並不比其它的蔬菜更好,而且涮過後並不好吃。吃菜的一個首要原則是控制量,然後才是種類。

七、吃火鍋要注意控制主食量

糖尿病患者在涮火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主食攝入量。

一般在涮火鍋時,已經吃進去部分主食了,像麵條、土豆、紅薯這些高澱粉的東西都應該算在主食裡面。如果不夠的話,再吃點饅頭、米飯之類。

涮其他食物的時候脂肪已經吃了不少,所以主食最好不要再吃炸饅頭之類比較油的東西,吃一些米或面類的純粹主食就很好了。涮菜味道已經很鮮,主食可選淡味的。

要注意控制好主食的量。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覺得吃粗糧對血糖的影響沒那麼大,就有意識地涮些蕎麥麵條等粗糧製品。其實涮火鍋時它們的升糖指數並不比普通糧食低。麵條類食品在鍋里煮的時間長,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對血糖的影響更大。

作者 齊林 北京燕化醫院 主任醫師 教授

秘!吃火鍋平穩血糖的技巧|糖尿病飲食

與更多糖友交流返回平台進入「糖友圈」來發表你對糖尿病的疑問




名醫養生--多蔬控糖飲食奏效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 - 中央通訊社

Nov 23, 11:41AM

糖尿病來得無聲無息,許多患者往往視力出了問題,才發現是糖尿病惹禍,眼科名醫蔡瑞芳看過無數這樣的患者,然而他曾因過度自信,差點走上這條路。偶然警覺飯後血糖值不正常,讓他重新檢視、改採控糖的飲食法,不用藥就成功躲過糖尿病,氣色甚至更勝以往。

糖尿病成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不僅胰島素調控血糖的機制出問題,更是視力的隱形殺手。眼科醫師蔡瑞芳說,許多中年人原本自認身體好,卻因近視突然快速增加而就醫檢查,發現是糖尿病上身,眼底出現血管病變才有感覺,嚴重者甚至有失明之虞。

蔡瑞芳從國中起就近視300度,至今63歲都沒有改變,他笑說眼科就是要靠眼睛吃飯,因此很重視眼睛的保健,尤其中年之後,力行「20、20、20」法則,也就是看電腦20分鐘、遠眺20英呎(6公尺)、持續20秒。他也定期做眼睛檢查,並且強調頻率應依年齡有別:20~30歲至少做1次眼睛檢查;30~40歲至少做2次;40~50歲每2年應做1次;50~60歲每年應做1次;60歲以上每半年做1次。

fb_fanpage這裡有個好粉絲團,需要你關注!




無預期體重驟降當心糖尿病上身 - 中央通訊社

Nov 25, 2:58AM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5日電)一名60歲女性,無糖尿病家族史,3年前體檢無明顯異常,但近1年半時間,她體重從64公斤降到42公斤,以為太瘦還狂吃甜點增胖,卻愈吃愈瘦,原來是糖尿病上身。

收治這名女性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說,若1到2個月、沒有刻意減重情況下,體重下降5%以上就應該警覺。這名60歲女性自認身體健康,不可能罹患糖尿病,她沒有運動習慣,又對體重減輕狀況沒有警覺,且為了增重,常吃飯後甜點、黑糖米苔目等,不僅愈吃愈瘦,也漸漸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等糖尿病症狀。

林兆啟說,當人進食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會增加,胰臟會釋放胰島素到血液中,胰島素會與細胞表面的蛋白質結合,讓葡萄糖進入細胞轉換成能量。血液中葡萄糖,進入肝臟時產生肝醣;進入肌肉時被利用;進入脂肪組織時變成脂肪儲存能量。

罹患糖尿病時,胰臟分泌胰島素的量相對不足,或是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使得胰島素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夠被充分利用,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而細胞卻無法吸收,腦部會送出飢餓訊息,造成「多吃」的症狀。

同時,其他體內細胞也試著要求身體分解脂肪和肌肉內的蛋白質,以獲得能量;肝臟也會將肌肉內的蛋白質轉換成葡萄糖,使得「體重下降」;當血液中葡萄糖太多時,就會漏到尿液當中,尿液檢測就會出現尿糖,尿糖會使患者產生大量的尿液,造成「多尿」,排出過多的尿液會讓人感到口渴,因此出現「多喝」的症狀。

林兆啟說,空腹8小時以上血漿血糖值≧126mg/dL可能就有糖尿病,若早期發現、飲食、運動配合並持續追蹤血糖,糖尿病可以獲得良好控制。有些糖尿病患擔心吃藥副作用,沒有按時服藥或自行減藥,但未適當控制血糖,可能會引起全身性的併發症,如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等,對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他也說,作息規律,養成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

林兆啟表示,罹患糖尿病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平時就應該要注意血糖,有危險因子者,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定期作糖尿病篩檢,建議65歲以上應每年做1次,45歲以上可3年做1次,若出現多吃、多喝、多尿和體重下降的典型症狀,更要當心,預防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發生。1041125




《時報周刊》多蔬控糖飲食奏效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 - 中時電子報

Nov 13, 2:01AM

多蔬控糖飲食奏效 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

多蔬控糖飲食奏效 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時周提供)

糖尿病來得無聲無息,許多患者往往視力出了問題,才發現是糖尿病惹禍,眼科名醫蔡瑞芳看過無數這樣的患者,然而他曾因過度自信,差點走上這條路。偶然警覺飯後血糖值不正常,讓他重新檢視、改採控糖的飲食法,不用藥就成功躲過糖尿病,氣色甚至更勝以往。

糖尿病成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不僅胰島素調控血糖的機制出問題,更是視力的隱形殺手。眼科醫師蔡瑞芳說,許多中年人原本自認身體好,卻因近視突然快速增加而就醫檢查,發現是糖尿病上身,眼底出現血管病變才有感覺,嚴重者甚至有失明之虞。

蔡瑞芳從國中起就近視300度,至今63歲都沒有改變,他笑說眼科就是要靠眼睛吃飯,因此很重視眼睛的保健,尤其中年之後,力行「20、20、20」法則,也就是看電腦20分鐘、遠眺20英呎(6公尺)、持續20秒。他也定期做眼睛檢查,並且強調頻率應依年齡有別:20~30歲至少做1次眼睛檢查;30~40歲至少做2次;40~50歲每2年應做1次;50~60歲每年應做1次;60歲以上每半年做1次。

喝果汁讓血糖飆升

然而,蔡瑞芳卻也因自認很重視養生,險些糖尿病上身。「以前我在醫院工作,時間非常緊湊,在美國學到的養生法,就是每天喝一大杯柳丁汁,加上早餐吃很多水果,讓我快速獲得能量補充,幾十年來我都這樣吃。」

10年前他去日本參加會議,與友人共進早餐,對方因為有糖尿病,隨身帶著血糖機測試;蔡瑞芳抱持著好玩的心態測了一下,發現自己的飯後血糖值超標,友人提醒他要注意,不過蔡瑞芳當時不以為意,「我父母都沒有糖尿病史,我又認為自己很養生,完全不認為糖尿病會找上我!」

蔡瑞芳自己開業後,或許是糖尿病眼疾患者看多了,7年前某天,他心血來潮,再度拿著血糖機自我測試,飯前血糖值正常,但飯後血糖值超標,他隱約覺得不對勁,開始閱讀新陳代謝科的教科書和相關報告,發現自己雖然還不是確診的糖尿病,卻已經進入前期糖尿病。

測血糖避高GI食物

研究之後,蔡瑞芳首先戒掉喝柳丁汁的習慣,因為打成果汁會讓腸胃太快速吸收,導致血糖飆升。此外,他設定一個檢查方法,也就是空腹測1次血糖、3餐飯後2小時也都要測,檢視當餐攝取的糖分是否超過身體能負荷的,「否則血中的血糖濃度偏高,即使還不是定義上的糖尿病,但是細胞內已經產生不正常的代謝。」

透過1天測4次血糖,蔡瑞芳找出穩定血糖的食譜,早餐和午餐主要吃生菜沙拉,「我避免讓血糖飆升的高GI值食物,因此澱粉類和水果不吃,而是吃大量的各式蔬菜,同樣能補充糖分;而且不加醬料,搭配無糖的優格。」他的便當盒有秋葵、小黃瓜、西洋芹、番茄、水煮青花椰菜等;午餐的菜色差不多,只是分量多1倍;晚餐則會補充蛋白質,主要選魚肉或雞肉。

多攝取蔬菜,讓蔡瑞芳至今不需用藥控制血糖,體重也減了10公斤;當同齡的朋友開始出現白內障等病變,他解讀自己的眼睛檢查報告,目前維持正常的狀態,蔡瑞芳說:「吃蔬菜攝取許多維生素A、葉黃素,對眼睛也有幫助。」他把自己的飲食法分享給就醫的糖尿病眼疾患者,甚至製作表格,要求照表測量血糖與做飲食記錄,抓出合適的食譜。

全蛋洗臉洗頭 滋潤祕方

雖然年過60歲,蔡瑞芳的皮膚卻不顯老態,頭髮也有光澤,他透露一個阿嬤的祕方,就是將全蛋攪拌均勻後,拿來洗臉和洗頭。然而這種清潔法,不會有腥味嗎?他提醒務必沖洗乾淨,而且要用冷一點的水,否則用熱水就變成「蛋花湯」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1969期《時報周刊》,每套特價69元。歲末年終,喜歡韓星的粉絲們有福啦!於全省各大超商、書店、網路等通路購買本期《時報周刊》,均加贈高人氣「2016韓流月曆」,包含李敏鎬、金秀賢、金宇彬、李昇基、周元、李鍾碩等一線帥氣歐巴,陪大家開心迎新年、天天融化你的心。時周新粉絲專頁粉墨登場,更貼近社會時事脈動,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訂《時報周刊》送JK蘿琳暢銷書【抽絲剝繭】,請洽讀者服務專線:0800-000-668。

也許您會感興趣...

相關新聞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news_google_com_tw_news_feeds_hl_zh_tw_gl_tw_q__e7_b3_96_e5_b0_bf_e7_97_85_e9_a3_b2_e9_a3_9f_um_1_ie_utf_8_output_rss+unsubscribe-eremite53=gmail.com@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堂堂 的頭像
    堂堂

    堂堂-糖尿病飲食

    堂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