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糖尿病飲食 - Google 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名醫養生--多蔬控糖飲食奏效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 - 中央通訊社

Nov 23, 11:41AM

糖尿病來得無聲無息,許多患者往往視力出了問題,才發現是糖尿病惹禍,眼科名醫蔡瑞芳看過無數這樣的患者,然而他曾因過度自信,差點走上這條路。偶然警覺飯後血糖值不正常,讓他重新檢視、改採控糖的飲食法,不用藥就成功躲過糖尿病,氣色甚至更勝以往。

糖尿病成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不僅胰島素調控血糖的機制出問題,更是視力的隱形殺手。眼科醫師蔡瑞芳說,許多中年人原本自認身體好,卻因近視突然快速增加而就醫檢查,發現是糖尿病上身,眼底出現血管病變才有感覺,嚴重者甚至有失明之虞。

蔡瑞芳從國中起就近視300度,至今63歲都沒有改變,他笑說眼科就是要靠眼睛吃飯,因此很重視眼睛的保健,尤其中年之後,力行「20、20、20」法則,也就是看電腦20分鐘、遠眺20英呎(6公尺)、持續20秒。他也定期做眼睛檢查,並且強調頻率應依年齡有別:20~30歲至少做1次眼睛檢查;30~40歲至少做2次;40~50歲每2年應做1次;50~60歲每年應做1次;60歲以上每半年做1次。

fb_fanpage這裡有個好粉絲團,需要你關注!




《時報周刊》多蔬控糖飲食奏效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 - 中時電子報

Nov 13, 2:01AM

多蔬控糖飲食奏效 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

多蔬控糖飲食奏效 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時周提供)

糖尿病來得無聲無息,許多患者往往視力出了問題,才發現是糖尿病惹禍,眼科名醫蔡瑞芳看過無數這樣的患者,然而他曾因過度自信,差點走上這條路。偶然警覺飯後血糖值不正常,讓他重新檢視、改採控糖的飲食法,不用藥就成功躲過糖尿病,氣色甚至更勝以往。

糖尿病成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不僅胰島素調控血糖的機制出問題,更是視力的隱形殺手。眼科醫師蔡瑞芳說,許多中年人原本自認身體好,卻因近視突然快速增加而就醫檢查,發現是糖尿病上身,眼底出現血管病變才有感覺,嚴重者甚至有失明之虞。

蔡瑞芳從國中起就近視300度,至今63歲都沒有改變,他笑說眼科就是要靠眼睛吃飯,因此很重視眼睛的保健,尤其中年之後,力行「20、20、20」法則,也就是看電腦20分鐘、遠眺20英呎(6公尺)、持續20秒。他也定期做眼睛檢查,並且強調頻率應依年齡有別:20~30歲至少做1次眼睛檢查;30~40歲至少做2次;40~50歲每2年應做1次;50~60歲每年應做1次;60歲以上每半年做1次。

喝果汁讓血糖飆升

然而,蔡瑞芳卻也因自認很重視養生,險些糖尿病上身。「以前我在醫院工作,時間非常緊湊,在美國學到的養生法,就是每天喝一大杯柳丁汁,加上早餐吃很多水果,讓我快速獲得能量補充,幾十年來我都這樣吃。」

10年前他去日本參加會議,與友人共進早餐,對方因為有糖尿病,隨身帶著血糖機測試;蔡瑞芳抱持著好玩的心態測了一下,發現自己的飯後血糖值超標,友人提醒他要注意,不過蔡瑞芳當時不以為意,「我父母都沒有糖尿病史,我又認為自己很養生,完全不認為糖尿病會找上我!」

蔡瑞芳自己開業後,或許是糖尿病眼疾患者看多了,7年前某天,他心血來潮,再度拿著血糖機自我測試,飯前血糖值正常,但飯後血糖值超標,他隱約覺得不對勁,開始閱讀新陳代謝科的教科書和相關報告,發現自己雖然還不是確診的糖尿病,卻已經進入前期糖尿病。

測血糖避高GI食物

研究之後,蔡瑞芳首先戒掉喝柳丁汁的習慣,因為打成果汁會讓腸胃太快速吸收,導致血糖飆升。此外,他設定一個檢查方法,也就是空腹測1次血糖、3餐飯後2小時也都要測,檢視當餐攝取的糖分是否超過身體能負荷的,「否則血中的血糖濃度偏高,即使還不是定義上的糖尿病,但是細胞內已經產生不正常的代謝。」

透過1天測4次血糖,蔡瑞芳找出穩定血糖的食譜,早餐和午餐主要吃生菜沙拉,「我避免讓血糖飆升的高GI值食物,因此澱粉類和水果不吃,而是吃大量的各式蔬菜,同樣能補充糖分;而且不加醬料,搭配無糖的優格。」他的便當盒有秋葵、小黃瓜、西洋芹、番茄、水煮青花椰菜等;午餐的菜色差不多,只是分量多1倍;晚餐則會補充蛋白質,主要選魚肉或雞肉。

多攝取蔬菜,讓蔡瑞芳至今不需用藥控制血糖,體重也減了10公斤;當同齡的朋友開始出現白內障等病變,他解讀自己的眼睛檢查報告,目前維持正常的狀態,蔡瑞芳說:「吃蔬菜攝取許多維生素A、葉黃素,對眼睛也有幫助。」他把自己的飲食法分享給就醫的糖尿病眼疾患者,甚至製作表格,要求照表測量血糖與做飲食記錄,抓出合適的食譜。

全蛋洗臉洗頭 滋潤祕方

雖然年過60歲,蔡瑞芳的皮膚卻不顯老態,頭髮也有光澤,他透露一個阿嬤的祕方,就是將全蛋攪拌均勻後,拿來洗臉和洗頭。然而這種清潔法,不會有腥味嗎?他提醒務必沖洗乾淨,而且要用冷一點的水,否則用熱水就變成「蛋花湯」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1969期《時報周刊》,每套特價69元。歲末年終,喜歡韓星的粉絲們有福啦!於全省各大超商、書店、網路等通路購買本期《時報周刊》,均加贈高人氣「2016韓流月曆」,包含李敏鎬、金秀賢、金宇彬、李昇基、周元、李鍾碩等一線帥氣歐巴,陪大家開心迎新年、天天融化你的心。時周新粉絲專頁粉墨登場,更貼近社會時事脈動,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訂《時報周刊》送JK蘿琳暢銷書【抽絲剝繭】,請洽讀者服務專線:0800-000-668。

也許您會感興趣...

相關新聞




3種飲食方法預防糖尿病! - 元氣網 | 聯合新聞網 (新聞發布)

Nov 12, 11:00PM

2015-11-13 07:00:00 好食在 【有元氣/編譯】

關鍵字:
糖尿病
胰島素
葡萄糖
蛋白質
降血糖

圖片來源/123RF

分享

控制糖尿病情,不需要極端的飲食控制,只要注意食物成分與食用順序就能達成!國外知名健康網站預防(Prevention)提到,減少血糖驟升、導致胰島素急遽增加是第一要務。當您攝取澱粉與精製糖,這些食物吸收進入血液的速度相當快,迅速引發血糖上升,這時您的身體會透過分泌胰島素,將血糖從血液中儲存進細胞中。時間一久,高水平的胰島素會導致肌肉細胞喪失對賀爾蒙調控的敏感度,導致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

以下3種飲食技巧,讓你透過正常飲食預防糖尿病:

生菜沙拉

來自植物的可溶性纖維能夠吸收澱粉與糖份,就像是海綿一樣在腸胃道中膨脹、吸住澱粉與糖份。但可溶性纖維最終還是會溶解且釋出葡萄糖,然而,這讓葡萄糖滲透進血液中的速度變慢,所以您的身體只需要較少的胰島素來處理糖分調控。而確保您攝取足夠可溶性纖維的方法就是食用生菜沙拉,而且記住,要在攝取澱粉之前哦!

吃一點醋

任何一種醋都可以,原因是醋可以減緩澱粉分解,醋的高含量乙酸能夠讓分解澱粉的酵素(澱粉酶)去活化、讓澱粉暫時不能分解成糖份。由於醋只作用於澱粉酶,如果您吃麵包或米飯就有效,吃糖果就沒有幫助。另外一個好處是,醋可以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所以您應該在飯前先吃點醋,而用醋當生菜沙拉的醬料是相當棒的方法,醋可以像鹽一樣帶出食物的風味呢!

添加蛋白質

這樣您不會分泌過多胰島素。很特別的是,我們不希望身體在短時間內分泌太多胰島素,但為了做到這點,我們需要在進食時早一點刺激身體開始分泌胰島素,這就像消防隊應付火災,警報越早響起,就只需要較少的消防員就能將火撲滅。即使蛋白質中不含葡萄糖,它依然能夠引發第一階段的胰島素反應,並防止血糖驟升,並且讓身體使用的總胰島素量下降。

【相關商品馬上買↓↓↓】

糖友專用 羅氏全方位血糖機速讚採血筆

亞培葡勝納即飲升級版 糖尿病患適用的液體營養品

糖尿病專用粉狀營養品 口飲補充維持病患健康

光棍節超優惠!只要買這些 一個人生活更自在

馬上加入【有元氣粉絲團】




光吃澱粉少蛋白質老年人血糖飆 - 中央通訊社

Dec 05, 2:51AM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5日電)罹患糖尿病的退休夫妻為省錢,不願買魚、肉,日前又因菜價揚,青菜也捨不得買,以地瓜、五穀雜糧粥果腹,結果血糖飆高。營養師提醒,糖尿病患應均衡飲食,可多吃蛋白質。

營養師李婉萍表示,這對退休夫妻可能因為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平常就很少買魚買肉,加上前陣子菜價很貴,老夫妻也捨不得買菜、買水果,除了定時到佛寺拿免費的齋飯,就是回家只煮地瓜、五穀雜糧粥當主食,蛋白質攝取明顯不足。

糖尿病患應嚴格控制血糖,李婉萍說,關鍵就是均衡飲食,蛋白質、澱粉、纖維質等均衡攝取,才能讓血糖最穩定,老夫妻的主食都是澱粉,就會造成血糖升高、波動大。

李婉萍也收治過一名年長婦女,她因照顧年邁母親,每天早上都用紅豆、堅果、薏仁等五穀雜糧打漿給母親喝,雖改善媽媽的便秘問題,自己卻因跟著喝而血糖偏高,同樣也是缺乏蛋白質、澱粉攝取過多惹的禍。

她說,老年人應多補充蛋白質,他們可能因牙口不好就避免吃肉,加上有些老人不喜歡吃豆腐,又擔心吃蛋膽固醇過高,避東避西就導致蛋白質攝取過少,影響均衡飲食,也可能會有骨骼肌減少症(簡稱肌少症)問題,影響身體功能、增加跌倒、骨折風險。

李婉萍建議,蛋和豆腐就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且價格便宜,適合老年人,若要減少油脂攝取,可改變烹調方式,如滷蛋、蒸蛋、荷包蛋就不會太油。

若要價錢低廉的蔬菜來源,李婉萍說,紅蘿蔔、扁蒲和海帶芽都是實惠的選擇。1041205




【醫藥新知】飲食改變可能造成糖尿病! - 蘋果日報

Nov 26, 3:50AM

本內容由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提供

世代貧窮造成的營養不良可能影響基因表現,後代子孫恢復正常飲食卻提高糖尿病的風險!
《Cell Metabolism》刊登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以12年的大鼠實驗,驗證祖先營養不足,是否增加子代肥胖、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 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先讓連續五十代的大鼠營養不足,等到第五十一與五十二代的大鼠開始恢復正常攝食,對照五十二代都是正常攝食的大鼠,比較結果發現,最後兩代恢復正常攝食的大鼠不僅有肥胖、高血壓、肝損傷、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得到糖尿病的風險還比世代正常飲食的大鼠高了八倍。研究顯示身體為了適應營養不足而出現的代謝異常與表觀基因(epigenetics)變異會遺傳到後代......延伸閱讀
文章出處: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飲食西化+肥胖第2型糖尿病席捲青少年 - yam天空新聞

Nov 08, 7:09AM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直以來,糖尿病都被視為中老年人的疾病;但其實,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第2型糖尿病已有年輕化趨勢。根據台灣過去調查國中小學童的尿液篩檢報告指出,新罹患糖尿病的學童中,有百分之9.5為第1型,而第2型竟然佔了54.2%,顯示第2型糖尿病已成為青少年的一大隱憂。

胰島素分泌不足 腎臟併發機率高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指出,隨著生活水準提升,我國罹患糖尿病的人口也逐年攀高;不過亞洲人的糖尿病型態表現與西方人不同,其中我國疾病發生較早、多以第2型糖尿病為主,且身體質量指數比西方人低、腹部脂肪肥胖多,胰島素分泌不足等,因此腎臟併發症的機率也較高。

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 過重為主因

此外王治元還說,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曾指出,早在10年前,台灣青少年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比例就已經超過第1型,而最大原因就是「體重過重」;由此可見,我國青少年因飲食習慣導致肥胖,又加上傳統觀念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疾病,以致多數年輕人不易發覺問題。

事實上,糖尿病還會併發其他病症,且易帶來致命危險;因此在糖尿病年輕化趨勢下,民眾更應提高疾病觀念,並認知道糖尿病是能夠預防及控制的疾病;唯有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預防或延緩發生機率。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news_google_com_tw_news_feeds_hl_zh_tw_gl_tw_q__e7_b3_96_e5_b0_bf_e7_97_85_e9_a3_b2_e9_a3_9f_um_1_ie_utf_8_output_rss+unsubscribe-eremite53=gmail.com@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堂堂 的頭像
    堂堂

    堂堂-糖尿病飲食

    堂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