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糖尿病飲食 - Google 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血糖難控制嗎? 中醫師提「8大糖尿病體質」飲食法 - ETtoday
Dec 09, 7:30AM
▲控制血糖才是避免併發症的根本。(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醫師,我近幾年常有雙側下肢感覺異常、酸麻、最近偶有搔癢及刺痛感,是天氣變冷,循環不好的關係嗎?」 這些話是多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常有的疑問,彰濱秀傳醫院中醫部主任呂友文醫師表示,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會造成微血管病變,導致神經缺氧、壞死,病程愈久,神經病變機會愈大。
諸如感覺異常、酸麻甚至搔癢刺痛等情形都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狀況,而有這種糖尿病變的患者大多是五六十歲以上的年長患者。常見的是對稱性的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DPN),通常為以感覺症狀為主,感覺變差,例如對痛覺及温度的感覺變差,一般從腳開始慢慢往上延伸,有些病人會有疼痛感,甚至連肢體被衣服或被單碰觸也會引發疼痛。
另外,也有研究顯示糖尿病診斷10年後約20%患者會疼痛,30%會有感覺異常。但目前對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並沒有公認有效的治療。唯一最就要的就是「控制血糖」,選擇適合的飲食,而中藥調理、針灸也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顯示針灸治療能有效緩解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肢體疼痛與感覺異常,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太溪、外關、內關等。有研究也顯示低能量雷射在動物實驗中對周邊神經再生的效果。呂友文醫師表示,把低能量雷射用在穴位的刺激(雷射針灸)臨床上也達到不錯的療效。
此外,糖尿病飲食一要要包含六大類,只是烹調上須注意少油,少鹽,無糖,低熱量,高膳食纖維。在中醫治療方面,可以體質分型。呂友文醫師也根據8種體質分型,提出適合以下每位糖尿病患的食材及藥物,更對血糖的控制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8大糖尿病體質適合食材及藥物】
1、平和質
不需刻意進補,只要飲食盡量均衡。
2、氣虛質
食材:山藥、紅蘿蔔 、豆腐 、雞肉。
藥物:生脈飲、補中益氣湯。
3、陽虛質
食材:生薑、茴香、荳蔻、海參。
藥物:真武湯。
4、陰虛質
食材:菠菜、銀耳、蘋果、梨子。
藥物:大補陰丸、左歸丸。
5、痰濕質
食材:芹菜、包心菜、冬瓜、薏苡仁。
藥物:五苓散、二陳湯。
6、濕熱質
食材:苦瓜、莧菜、薏苡仁、綠豆。
藥物:甘露飲。
7、血瘀質
食材:海帶、紫菜、紅蘿蔔、木瓜。
藥物:血府逐瘀湯 。
8、氣鬱質
食材:金桔、山楂、韭菜、白蘿蔔。
藥物:逍遙散。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
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
iOS:https://goo.gl/rmIDdx
Android:https://goo.gl/XPe8Uj

呼吸也會胖是真的! 如何避免? - 天下雜誌
Dec 09, 5:56AM
呼吸也會胖是真的,先前有研究指出,空氣中的微小粒子會導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疾病。我們該擔心嗎?又該如何避免?
深呼吸,再吐氣,這個維持生命的動作卻可能讓肥胖和糖尿病找上你,而且生活在某些地區的人,風險還特別高。
有些人抱怨,自己就算不大吃大喝,光是呼吸也會胖,聽起來令人沮喪,但不只一份研究證實,這是真的!兩個人飲食完全一樣,也做一樣的運動,經過多年後,其中一人卻可能變胖,代謝機能也不好,而這可能跟他們住家周遭的空氣有關。
交通廢氣和香菸煙霧是主要疑慮,當中的微小和刺激性顆粒,可能造成發炎,或是阻礙身體燃燒能量機能。儘管短期的效果非常微小,但是長期下來,就足以導致嚴重疾病。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Hong Chen說:「學界漸漸發現,空氣污染循環對健康的影響,不單單是傷害肺部而已。」
圖/shutterstock
我們該擔心嗎?
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讓實驗室老鼠分別生活在有濾淨空氣的環境以及有都市排廢煙霧的環境,然後再長時間記錄老鼠的體重,以及新陳代謝狀況等。
10週後,結果已明顯可見。呼吸污染空氣的老鼠,腹部和內臟脂肪都比較厚。此外,這些呼吸髒空氣的老鼠也變得對胰島素不敏感,而胰島素正是向細胞發出訊息,好將血糖轉換成能量的激素。當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罹患糖尿病風險就會增加。
其中的機制依然有待討論,但許多後續的動物實驗顯示,空氣污染引發身體的連鎖反應。一般認為,微小粒子,也就是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粒子是頭號元凶。
當我們吸進這些懸浮微粒,便會刺激微小而溼潤的肺泡,而氧氣一般就是透過肺泡進入血液流動。肺泡受到刺激後,肺部內層會產生壓力反應,過度驅動我們的神經系統。這包含釋放降低胰島素效力的激素,以及讓血液離開對胰島素敏感的肌肉組織,因此讓人體無法嚴格控管血糖濃度。
這些有刺激性的小粒子,也可能釋放發炎分子「細胞素」進入血液裡,這種反應也會引發免疫細胞入侵健康的組織。加州大學環境衛生專家傑瑞特(Michael Jerrett)說,這會干擾組織與胰島素的交互作用,後續引發的發炎反應,更可能影響腦部對食慾和胃口的管控。
上述的種種身體反應,都會影響身體的能量平衡,打亂代謝,引發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心血管問題。
科學家也指出,空氣污染與肥胖的關係是長時間的,因此仍不該被個人當作肥胖的藉口,而忽略其他生活習慣問題。不過,考量人口高度往空氣污染程度高的大都市集中,還是應該關注空氣污染長期下來對人體造成的健康問題和社會負擔。
空污性肥胖如何解?
BBC報導,其實解方還是過去一再被提及的環保問題,只是知易行難。比方說,加強限制交通廢氣排放,鼓勵油電混合車。
傑瑞特建議,或許可以重新設計街道,減少行人和腳踏車騎士暴露在骯髒空氣中的機會。傑瑞特也說,短期的作法還包含在家中、學校、辦公室加裝空氣濾淨器,過濾有害微粒。

健走有8大好處降血壓、膽固醇一把罩 - 華人健康網
Dec 09, 1:35AM
【健走8好處,適合每個人】
◆降血壓、膽固醇
步入中年的人,血壓多半會上升,不過,健走能夠有效減少血壓上升的機會,同時能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因此,想要降血壓與膽固醇的人,不妨透過持續20分鐘以上的健走運動,燃燒體內多餘的脂肪,要提醒的是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健走前應與醫師溝通,了解身體所能負荷的狀況。
◆ 防治糖尿病
台灣至少有100萬的糖尿病人口,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多半與飲食過量、運動不足有關。許多研究都提到,透過適當的運動,有助減少蓄積在體內的糖分,美國《護理健康研究期刊》就曾刊載,1天健走1小時,對第2型糖尿病有50%的預防效果。
林宗慶就說,因為適度的運動可以加強胰島細胞的敏感性,促進葡萄糖代謝的機轉。不過,透過健走來降低血糖,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只有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適合,一些合併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比如有神經病變或是走路困難者,可以改以游泳等運動來控制血糖。
◆降低心臟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西化、久坐不動,擔心心臟病找上門嗎?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1週健走3小時以上,就有助降低35~40%的心臟病風險,陳子敬說,這是因為健走可以維持並強化心肺功能,達到預防心臟病的功效。
◆預防失智症
每個老年人都擔心自己是下一個失智症患者,根據美國科學期刊《自然雜誌》指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要1週3天、每次45分鐘以上的健走,有助於維持認知功能。報導同時指出,假使在健走的時候,可以透過配合呼吸的方式,更能活絡全身血液與腦部的循環,讓腦血管更為強韌,就可以預防失智與健忘。

名醫養生--多蔬控糖飲食奏效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 - 中央通訊社
Nov 23, 11:41AM
糖尿病來得無聲無息,許多患者往往視力出了問題,才發現是糖尿病惹禍,眼科名醫蔡瑞芳看過無數這樣的患者,然而他曾因過度自信,差點走上這條路。偶然警覺飯後血糖值不正常,讓他重新檢視、改採控糖的飲食法,不用藥就成功躲過糖尿病,氣色甚至更勝以往。
糖尿病成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不僅胰島素調控血糖的機制出問題,更是視力的隱形殺手。眼科醫師蔡瑞芳說,許多中年人原本自認身體好,卻因近視突然快速增加而就醫檢查,發現是糖尿病上身,眼底出現血管病變才有感覺,嚴重者甚至有失明之虞。
蔡瑞芳從國中起就近視300度,至今63歲都沒有改變,他笑說眼科就是要靠眼睛吃飯,因此很重視眼睛的保健,尤其中年之後,力行「20、20、20」法則,也就是看電腦20分鐘、遠眺20英呎(6公尺)、持續20秒。他也定期做眼睛檢查,並且強調頻率應依年齡有別:20~30歲至少做1次眼睛檢查;30~40歲至少做2次;40~50歲每2年應做1次;50~60歲每年應做1次;60歲以上每半年做1次。

《時報周刊》多蔬控糖飲食奏效蔡瑞芳甩糖尿病不用藥 - 中時電子報
Nov 13, 2:01AM
糖尿病來得無聲無息,許多患者往往視力出了問題,才發現是糖尿病惹禍,眼科名醫蔡瑞芳看過無數這樣的患者,然而他曾因過度自信,差點走上這條路。偶然警覺飯後血糖值不正常,讓他重新檢視、改採控糖的飲食法,不用藥就成功躲過糖尿病,氣色甚至更勝以往。
糖尿病成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不僅胰島素調控血糖的機制出問題,更是視力的隱形殺手。眼科醫師蔡瑞芳說,許多中年人原本自認身體好,卻因近視突然快速增加而就醫檢查,發現是糖尿病上身,眼底出現血管病變才有感覺,嚴重者甚至有失明之虞。
蔡瑞芳從國中起就近視300度,至今63歲都沒有改變,他笑說眼科就是要靠眼睛吃飯,因此很重視眼睛的保健,尤其中年之後,力行「20、20、20」法則,也就是看電腦20分鐘、遠眺20英呎(6公尺)、持續20秒。他也定期做眼睛檢查,並且強調頻率應依年齡有別:20~30歲至少做1次眼睛檢查;30~40歲至少做2次;40~50歲每2年應做1次;50~60歲每年應做1次;60歲以上每半年做1次。
喝果汁讓血糖飆升
然而,蔡瑞芳卻也因自認很重視養生,險些糖尿病上身。「以前我在醫院工作,時間非常緊湊,在美國學到的養生法,就是每天喝一大杯柳丁汁,加上早餐吃很多水果,讓我快速獲得能量補充,幾十年來我都這樣吃。」
10年前他去日本參加會議,與友人共進早餐,對方因為有糖尿病,隨身帶著血糖機測試;蔡瑞芳抱持著好玩的心態測了一下,發現自己的飯後血糖值超標,友人提醒他要注意,不過蔡瑞芳當時不以為意,「我父母都沒有糖尿病史,我又認為自己很養生,完全不認為糖尿病會找上我!」
蔡瑞芳自己開業後,或許是糖尿病眼疾患者看多了,7年前某天,他心血來潮,再度拿著血糖機自我測試,飯前血糖值正常,但飯後血糖值超標,他隱約覺得不對勁,開始閱讀新陳代謝科的教科書和相關報告,發現自己雖然還不是確診的糖尿病,卻已經進入前期糖尿病。
測血糖避高GI食物
研究之後,蔡瑞芳首先戒掉喝柳丁汁的習慣,因為打成果汁會讓腸胃太快速吸收,導致血糖飆升。此外,他設定一個檢查方法,也就是空腹測1次血糖、3餐飯後2小時也都要測,檢視當餐攝取的糖分是否超過身體能負荷的,「否則血中的血糖濃度偏高,即使還不是定義上的糖尿病,但是細胞內已經產生不正常的代謝。」
透過1天測4次血糖,蔡瑞芳找出穩定血糖的食譜,早餐和午餐主要吃生菜沙拉,「我避免讓血糖飆升的高GI值食物,因此澱粉類和水果不吃,而是吃大量的各式蔬菜,同樣能補充糖分;而且不加醬料,搭配無糖的優格。」他的便當盒有秋葵、小黃瓜、西洋芹、番茄、水煮青花椰菜等;午餐的菜色差不多,只是分量多1倍;晚餐則會補充蛋白質,主要選魚肉或雞肉。
多攝取蔬菜,讓蔡瑞芳至今不需用藥控制血糖,體重也減了10公斤;當同齡的朋友開始出現白內障等病變,他解讀自己的眼睛檢查報告,目前維持正常的狀態,蔡瑞芳說:「吃蔬菜攝取許多維生素A、葉黃素,對眼睛也有幫助。」他把自己的飲食法分享給就醫的糖尿病眼疾患者,甚至製作表格,要求照表測量血糖與做飲食記錄,抓出合適的食譜。
全蛋洗臉洗頭 滋潤祕方
雖然年過60歲,蔡瑞芳的皮膚卻不顯老態,頭髮也有光澤,他透露一個阿嬤的祕方,就是將全蛋攪拌均勻後,拿來洗臉和洗頭。然而這種清潔法,不會有腥味嗎?他提醒務必沖洗乾淨,而且要用冷一點的水,否則用熱水就變成「蛋花湯」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1969期《時報周刊》,每套特價69元。歲末年終,喜歡韓星的粉絲們有福啦!於全省各大超商、書店、網路等通路購買本期《時報周刊》,均加贈高人氣「2016韓流月曆」,包含李敏鎬、金秀賢、金宇彬、李昇基、周元、李鍾碩等一線帥氣歐巴,陪大家開心迎新年、天天融化你的心。時周新粉絲專頁粉墨登場,更貼近社會時事脈動,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訂《時報周刊》送JK蘿琳暢銷書【抽絲剝繭】,請洽讀者服務專線:0800-000-668。
也許您會感興趣...
相關新聞

3種飲食方法預防糖尿病! - 元氣網 | 聯合新聞網 (新聞發布)
Nov 12, 11:00PM
2015-11-13 07:00:00 好食在 【有元氣/編譯】
控制糖尿病情,不需要極端的飲食控制,只要注意食物成分與食用順序就能達成!國外知名健康網站預防(Prevention)提到,減少血糖驟升、導致胰島素急遽增加是第一要務。當您攝取澱粉與精製糖,這些食物吸收進入血液的速度相當快,迅速引發血糖上升,這時您的身體會透過分泌胰島素,將血糖從血液中儲存進細胞中。時間一久,高水平的胰島素會導致肌肉細胞喪失對賀爾蒙調控的敏感度,導致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
以下3種飲食技巧,讓你透過正常飲食預防糖尿病:
生菜沙拉
來自植物的可溶性纖維能夠吸收澱粉與糖份,就像是海綿一樣在腸胃道中膨脹、吸住澱粉與糖份。但可溶性纖維最終還是會溶解且釋出葡萄糖,然而,這讓葡萄糖滲透進血液中的速度變慢,所以您的身體只需要較少的胰島素來處理糖分調控。而確保您攝取足夠可溶性纖維的方法就是食用生菜沙拉,而且記住,要在攝取澱粉之前哦!
吃一點醋
任何一種醋都可以,原因是醋可以減緩澱粉分解,醋的高含量乙酸能夠讓分解澱粉的酵素(澱粉酶)去活化、讓澱粉暫時不能分解成糖份。由於醋只作用於澱粉酶,如果您吃麵包或米飯就有效,吃糖果就沒有幫助。另外一個好處是,醋可以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所以您應該在飯前先吃點醋,而用醋當生菜沙拉的醬料是相當棒的方法,醋可以像鹽一樣帶出食物的風味呢!
添加蛋白質
這樣您不會分泌過多胰島素。很特別的是,我們不希望身體在短時間內分泌太多胰島素,但為了做到這點,我們需要在進食時早一點刺激身體開始分泌胰島素,這就像消防隊應付火災,警報越早響起,就只需要較少的消防員就能將火撲滅。即使蛋白質中不含葡萄糖,它依然能夠引發第一階段的胰島素反應,並防止血糖驟升,並且讓身體使用的總胰島素量下降。
【相關商品馬上買↓↓↓】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news_google_com_tw_news_feeds_hl_zh_tw_gl_tw_q__e7_b3_96_e5_b0_bf_e7_97_85_e9_a3_b2_e9_a3_9f_um_1_ie_utf_8_output_rss+unsubscribe-eremite53=gmail.com@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