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糖尿病飲食 - Google 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血糖難控制嗎? 中醫師提「8大糖尿病體質」飲食法 - ETtoday

Dec 09, 7:30AM


▲控制血糖才是避免併發症的根本。(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醫師,我近幾年常有雙側下肢感覺異常、酸麻、最近偶有搔癢及刺痛感,是天氣變冷,循環不好的關係嗎?」 這些話是多年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常有的疑問,彰濱秀傳醫院中醫部主任呂友文醫師表示,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會造成微血管病變,導致神經缺氧、壞死,病程愈久,神經病變機會愈大。

諸如感覺異常、酸麻甚至搔癢刺痛等情形都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狀況,而有這種糖尿病變的患者大多是五六十歲以上的年長患者。常見的是對稱性的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DPN),通常為以感覺症狀為主,感覺變差,例如對痛覺及温度的感覺變差,一般從腳開始慢慢往上延伸,有些病人會有疼痛感,甚至連肢體被衣服或被單碰觸也會引發疼痛。

另外,也有研究顯示糖尿病診斷10年後約20%患者會疼痛,30%會有感覺異常。但目前對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並沒有公認有效的治療。唯一最就要的就是「控制血糖」,選擇適合的飲食,而中藥調理、針灸也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顯示針灸治療能有效緩解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肢體疼痛與感覺異常,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太溪、外關、內關等。有研究也顯示低能量雷射在動物實驗中對周邊神經再生的效果。呂友文醫師表示,把低能量雷射用在穴位的刺激(雷射針灸)臨床上也達到不錯的療效。

此外,糖尿病飲食一要要包含六大類,只是烹調上須注意少油,少鹽,無糖,低熱量,高膳食纖維。在中醫治療方面,可以體質分型。呂友文醫師也根據8種體質分型,提出適合以下每位糖尿病患的食材及藥物,更對血糖的控制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8大糖尿病體質適合食材及藥物】
1、平和質
不需刻意進補,只要飲食盡量均衡。

2、氣虛質
食材:山藥、紅蘿蔔 、豆腐 、雞肉。
藥物:生脈飲、補中益氣湯。

3、陽虛質
食材:生薑、茴香、荳蔻、海參。
藥物:真武湯。

4、陰虛質
食材:菠菜、銀耳、蘋果、梨子。
藥物:大補陰丸、左歸丸。

5、痰濕質
食材:芹菜、包心菜、冬瓜、薏苡仁。
藥物:五苓散、二陳湯。

6、濕熱質
食材:苦瓜、莧菜、薏苡仁、綠豆。
藥物:甘露飲。

7、血瘀質
食材:海帶、紫菜、紅蘿蔔、木瓜。
藥物:血府逐瘀湯 。

8、氣鬱質
食材:金桔、山楂、韭菜、白蘿蔔。
藥物:逍遙散。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
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

iOS:https://goo.gl/rmIDdx
Android:https://goo.gl/XPe8Uj




控糖達人換你做,減重嘛會通! 健康飲食App,控糖有方有夠夯 - 衛生福利部焦點新聞 (新聞發布)

Dec 22, 6:06AM

建檔日期:2015/12/22
更新時間:2015/12/22

控糖達人換你做,減重嘛會通! 健康飲食App,控糖有方有夠夯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去年(民國103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達9,845人,每1小時就有1.1人死於糖尿病。依據國民健康署102-103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2.4%(男性14.4%;女性10.3%)。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指出民眾罹患糖尿病,常需要經歷生活與心理的調適,才能做到自我保健與正確醫療,除了專業醫療團隊的支持與指導,也需要透過病友團體相互鼓勵及共同學習。因此,國民健康署於民國93年起鼓勵社區、醫療院所等,結合糖尿病人、高危險群及其家屬,成立糖尿病支持團體,透由團體運作及成員間相互支持與關懷,使得糖尿病人可以做好糖尿病的控制。目前全國約有514個糖尿病支持團體,分布於全台360個鄉鎮市區中,鄉鎮市區涵蓋率達97.8%,普及層面幾乎已達1鄉鎮1團體,計約有2萬5千名糖尿病友,以及9千多名糖尿病高危險群個案及家屬加入。台灣糖尿病標準化死亡率已由2002年之30 /每十萬人口 下降至2014年的26/每十萬人口,降幅達13%。

獎勵病友團體良好績效 頒獎典禮盛大登場 !
為促使團體間互相交流學習,國民健康署持續透過辦理各項選拔與競賽活動,強化團體功能以提升團體運作品質。今(104)年辦理的全國糖尿病支持團體相關選拔及競賽,項目包含了「全國優良糖尿病支持團體選拔」及「全國糖尿病支持團體成效競賽」(含減重成效、模範糖友、糖友進步獎等)。經過激烈的評選後,目前已經選拔出獲獎之團體與病友,共計574件(附件1),將於今(12月22日)上午10點0分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9F國際會議廳辦理「104年全國糖尿病支持團體競賽活動頒獎典禮」(附件2),計有超過300位來自全國各地之糖尿病友、家屬、病友輔導員以及各縣市衛生單位代表出席參加。

「健康飲食APP」控糖成效加值-優良糖尿病支持團體!
今年選拔出來的39個優良糖尿病支持團體(21個運作良好團體、18個潛力團體),有許多創意策略值得病友團體學習。「彰化縣二水衛生所-麥甜俱樂部」是本次獲選為優良糖尿病支持團體之一,團體運作策略中特別有趣的是,將社區內病友們常吃的小吃蒐集、彙整,再經由營養師進行熱量評估及營養成份的分析,並提供飲食小叮嚀,最後製作成單張、看板以及「健康飲食APP」提供病友最實用的衛教,讓病友學習在地飲食健康吃的概念!而在提升病人自我照護能力上,團體以分組方式進行並提供一本糖尿病健康照護手冊,運作時透過小組彼此互相激勵及督促,達成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自我血糖監測、規律服藥等目標,同時亦在活動中增加團體凝聚力及向心力。

主管號召全院動起來-團體減重有夠力!
體重控制有助於糖尿病的血糖、血脂及血壓控制,「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社區健康課-為恭醫院糖尿病團體」由企劃課、新陳代謝科、營養科、社區健康課、病房護理人員共同針對糖尿病友及高危險群進行體重控制活動,於全院公告104年健康減重計畫,並提供健康外食一覽表、健康餐以及營養諮詢活動,另舉辦瘦身美食賽、健康登高賽活動等一系列的減重活動,在6個月的活動中,最高減重者減重達11.9公斤,也因為成效不錯,104年加入減重的病友竟提升了一倍之多!另外減重的動機是否強烈,亦是體重控制成功的關鍵之一,因此,「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活力100糖尿病病友團體」由院長親自帶領各科室主管宣誓進行減重參與各項減重活動(健走活動、糖尿病病友戶外踏青運動、跳健康操等),藉以提升糖尿病病友及高危險群加入減重之活動。

427位模範糖友控糖有撇步-司法藍波與您分享!
為避免併發症的發生,病友可以從糖化血色素(HbA1c,低於7%以下)、血壓(Blood pressure,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olesterol,低於100mg/dL)、遵醫囑按時服藥「Drug」,每年至少1次眼底檢查「Eye」、足部檢查「Foot」及腎功能檢查「eGFR」等來檢視是否做好糖尿病的控制。今年模範糖友選拔共有427人獲獎,代表這427位糖尿病友皆能達到這7個項目之目標。
獲得模範糖友的翟先生說:「號稱『司法藍波』,曾任法官、次長及監委退休的我,在司法面前得罪了許多達官顯要,絲毫沒有懼色,但面對糖尿病,我就像個學生。罹患糖尿病已經15年,加入病友團體這個大家庭後,開始覺得我不是孤軍奮戰,對於照顧糖尿病的重要技巧、規律運動、用藥及外食的注意事項,透過夥伴分享和砥礪,現在的我糖化血色素都能穩定控制在6.0-6.3%之間,謝謝病友團體這個大家庭的用心和關懷,讓我活的開心又健康」。

病友罹患糖尿病,除了專業醫療團隊的支持與指導外,心理上與生活上亦需要很大的調適與支持,可以透過糖尿病支持團體相互的鼓勵及共同的學習一起來控糖,快樂學習自我照顧的技巧!國民健康署呼籲及鼓勵還沒有加入病友團體的糖尿病友,趕快加入團體!全國22縣市衛生局所,以及各大醫療院所都有病友團體可供民眾諮詢加入,病友若欲瞭解所在地附近之糖尿病支持團體,亦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上查詢(http://www.hpa.gov.tw/)。





潘懷宗/菜→肉→飯,順序對了血糖不亂飆 - 元氣網 | 聯合新聞網 (新聞發布)

Dec 21, 4:36AM

潘懷宗/菜→肉→飯,順序對了血糖不亂飆

關鍵字:
潘懷宗
升糖指數
蔬菜
碳水化合物
血糖

圖/ingimage

分享

2015年11月19日最新一篇以色列雷霍沃特市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大規模研究報告,發表在國際知名《細胞》(Cell)期刊上,由資訊工程暨應用數學系(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ed Math)西格爾(Eran Segal)教授主持,共有800名自願者參與,這些人均無糖尿病史,但其中有些人屬於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意即血糖比正常值高,但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者稱之),透過健康調查問卷,測量身體質量指數、血液檢測、血糖監測、糞便採樣(腸道菌群),以及借助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記錄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食物的攝取狀況(一共記錄了46,900餐次),藉以瞭解其血糖濃度與以上各種生理指標數據之間的相對關係。

在一星期的研究期間內,每位參與者均需配戴血糖檢測儀,它可以每5分鐘監測一次血糖,每人每天早上食用標準早餐後,其餘一整天吃下的所有餐點,都必須詳細輸入到行動應用程式並回傳給研究人員,他們再以演算法(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將所有人進食後的血糖變化與食物種類加以分析。

結果發現參與者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與餐後血糖濃度有較大的相關性。同時,試驗數據還顯示,每個人即使食用同一種食物,不同的人攝食後的血糖變動範圍亦存在著極大差異。像是某些參與者在吃完麵包後血糖值幾乎沒有變化,但吃了香蕉之後血糖突然升高;而也有參與者剛好相反,吃進麵包後血糖飆高,但吃了香蕉血糖卻沒有變化,所以僅僅根據食物的GI值,是不足以預測食物對人體血糖的影響,這是一個很新也很重要的發現。

值得一提的是一名肥胖且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中年女性,長期嘗試一系列的健康飲食計畫,體重卻遲遲沒有減輕,經分析後發現她常吃的番茄,會讓她血糖迅速飆升,此研究作者建議將番茄從她的飲食計畫中去除。最後,當研究作者依據演算法得出的結果建議參與者飲食方向後,顯著降低其餐後血糖的變化。

除了所攝取的食物之外,甚至進食的順序也會影響血糖,2015年6月底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發表於《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的研究報告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及肥胖者能夠藉由「先吃蔬菜類,然後蛋白質類,最後再吃碳水化合物類食物」這樣的進食順序,來控制飯後胰島素以及血糖的濃度,使之更平穩、不致突然飆升。這個結果也證實「怎麼吃」和「吃什麼」一樣重要,也就是說,與其指導糖尿病患「甚麼都不要吃」,不如改成指導患者吃東西的順序會更獲病人接受。

近年來,升糖指數被廣泛使用於意欲減重者的食物參考依據,而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的概念最初是由多倫多大學的大衛•詹金斯教授(David J. Jenkins)與其同事1980年~1981年在研究何為最適合糖尿病人的飲食時發展出來的,它是用來衡量醣類對於人體血糖濃度的影響。

在消化過程中能夠迅速分解,並且將葡萄糖迅速釋放到循環系統的醣類就具有高升糖指數,而若是在消化過程中分解比較慢,並且將葡萄糖逐漸釋放到循環系統的醣類就屬於低升糖指數。此數值以 1~100 排列,並依該食物所計算之數值,可以分成低 GI( ≤55 )、中 GI( 56~69)以及高 GI( ≥70)等三類食物,可參考下表。

潘老師在此要教大家一些小訣竅,只要用餐時跟著做,就可以讓你血糖平穩不會飆高高喔!

1.首先吃蔬菜:先攝取能夠幫助抑制血糖急遽上升的蔬菜,份量約2個手掌大小。

2.接下來吃富含蛋白質的主菜類:像是肉類、海鮮類、 豆類、蛋類等食物。

3.最後再吃碳水化合物:米飯、麵食、麵包等食物會讓血糖值上升較快,留到餐點最後再吃,一方面是份量可以吃得較少,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血糖保持平穩。

當然,想要有效預防糖尿病,除了注意飲食、維持理想BMI值外,還要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另外,2014年9月發表在《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一篇英國的研究報告指出,預防第二型糖尿病重點在於「少坐多動」,最重要的是要減少坐著、躺臥的時間,如此一來,比單純做激烈運動更能對抗第二型糖尿病。

也就是說,要儘量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像是平常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在住家或辦公室抵達前1、2站就先下車,徒步走回家或去上班;接電話時站起來講,不要坐著;利用看電視的時間做做伸展運動,廣告時間就起來走動、走動,都是增加活動不錯的方法喔!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台北市議員
美國艾默蕾大學神經與分析化學博士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
台北市傑出市民
新黨前秘書長



豌豆營養高、富含膳食纖維貴族走入平民生活的好食物 - ETtoday

Dec 22, 1:15AM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採訪報導

豌豆從16世紀以後,被法國王室極力推廣,開始出現在歐洲人的菜單,這個由貴族走入平民生活的食物,現在已是國人冰箱裡常見食材,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是盛產期,看似平凡的豆子,到底隱藏著多少價值?營養師表示,豌豆富含膳食纖維,除了增加飽足感,還可促進排便。

▲甩掉頑固便祕!豌豆高纖助順暢(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周婉琪營養師介紹,豌豆主要營養素有膳食纖維、維生素A、B群、C、E、葉酸、胡蘿蔔素與微量元素鈣、鉀、鈉、磷、鐵等,其中豌豆富含人類無法自行合成的離胺酸(lysine),除了可以促進鈣質吸收,還能幫助細胞組織、皮膚黏膜修復,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但需要注意的是,腸胃不佳、消化力弱的人食用過多,恐有脹氣的情況發生。

別被騙了!豌豆仁其實是澱粉類
隨著品種不同,豌豆可分為豌豆仁、豌豆嬰、豌豆片、甜豌豆等四種類型,其中豌豆仁纖維質最高,雖然可助排便,但其實屬於澱粉類,加上100公克就有167大卡,有在控制熱量的民眾須斟酌食用,另外,營養師特別提醒,豌豆仁屬於高鉀、磷的食物,建議腎臟疾病患者以水煮方式烹調更佳。

減肥者福音 豌豆嬰2好處:高纖維、低GI
豌豆嬰是常見的豌豆苗,常運用在生機飲食,因為100公克熱量只有25大卡,加上膳食纖維多,有飽足感又可以促進排便,可謂減肥者福音,另外,營養師表示,像豌豆苗一樣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昇糖指數(GI值)低,食用後血糖上升速度較慢,助於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小尖兵,但他也提醒,豌豆苗屬於高普林的食物,腎臟疾病跟痛風患者應酌量食用。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醫藥新知】飲食改變可能造成糖尿病! - 蘋果日報

Nov 26, 3:50AM

本內容由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提供

世代貧窮造成的營養不良可能影響基因表現,後代子孫恢復正常飲食卻提高糖尿病的風險!
《Cell Metabolism》刊登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以12年的大鼠實驗,驗證祖先營養不足,是否增加子代肥胖、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 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先讓連續五十代的大鼠營養不足,等到第五十一與五十二代的大鼠開始恢復正常攝食,對照五十二代都是正常攝食的大鼠,比較結果發現,最後兩代恢復正常攝食的大鼠不僅有肥胖、高血壓、肝損傷、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得到糖尿病的風險還比世代正常飲食的大鼠高了八倍。研究顯示身體為了適應營養不足而出現的代謝異常與表觀基因(epigenetics)變異會遺傳到後代......延伸閱讀
文章出處: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news_google_com_tw_news_feeds_hl_zh_tw_gl_tw_q__e7_b3_96_e5_b0_bf_e7_97_85_e9_a3_b2_e9_a3_9f_um_1_ie_utf_8_output_rss+unsubscribe-eremite53=gmail.com@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堂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